剧评|《三子争父》传统花鼓戏的现代演绎与反思

字体: 【大】 【中】 【小】

高世逢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演出的传统花鼓戏《三子争父》4月28日晚在株洲神农大剧院拉开了演出季“戏满梨园”的帷幕。作为打头炮剧目,其精彩的演出和鲜明的表演风格,赢得观众一致好评。该剧故事情节有着强烈的社会教化功能,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娱乐享受,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在社会及家庭的重要作用。

  剧中人物不多,但故事妙趣横生,发人深省。讲述书生王义赶考途中丢失银两,被善良的老人张耕儒拾到并奉还。王义感恩,认其义父。张耕儒儿媳赵氏,虐待老人,贪恋钱财,将公公赶出家门。其子张孝回到家中得知此情,责妻不孝,寻父离家。善良的石憨夫妇将晕倒在自家门前的张耕儒老人救回家中,并细心敬养。张孝千辛万苦寻父来到石憨家中,二人因父争执不下,闹到县衙。没想到老爷却是当年卖福寿图的书生王义......环环相扣的戏剧情境,让现场观众欲罢不能。演出结束后还有不少观众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这出戏在全国很有市场,各大专业、民营艺术院团几乎都有这出戏。只不过有的剧名不同而已,有的叫《福寿图》,有的叫《王义卖画》还有的叫《因祸得福》。尽管剧名不同,但故事情节一样,人物设置也没区别。能让一出戏在全国各大剧种一直火到今天,自然是一剧之本的魅力,更是国家一级编剧王明山的功劳。该剧之所以久演不衰,成为传统戏的经典。其一,在于它蕴含了深刻的道德和社会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相融合,为更好构筑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和伦理精神及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二,剧情紧凑而充满张力,它以家庭为单位,展现了个体与家庭、个人利益与家族责任之间的矛盾冲突。张孝、王义、石憨三个儿子,无论亲生还是义子,他们最终诠释的行为代表了现代社会中孝老敬亲的优秀传统,这也是让观众为之喜欢的内核。其三,在文化角度上,《三子争父》不仅是对传统戏剧艺术形式的传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种弘扬。它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社会信息,鼓励人们在面对家庭矛盾时能够回归理性和情感的本质,寻求和解与共融。

  喜剧定位,悲剧元素,该剧深层地探讨了孝顺、责任和家庭和谐的主题。尤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它不仅强调了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和孝道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老人的赡养问题当引起子孙后代及社会的重视,反哺尽孝的行为,应该被印入人心。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特别扎心,若生活中每一个子女,都能像《三子争父》的故事一样,用最真诚的内心去感受父母,争相赡养老人,这便是爱满人间的最美好景象了。

  作为全省花鼓戏领军院团,这次亮相株洲,让观众感受到了青年演员的魅力与风采。不仅基本功扎实,关键能够深刻准确地表达角色情感及性格和行为,从这点上可以看出省花路子在传帮带上老一辈艺术家功不可没。其中老生张耕儒扮演者,夸张的表演手法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展现得不错。其老人形象,既有传统的权威感,在面对儿媳不敬与刻薄时又不失老年的无奈与悲哀,引发观众共鸣。还有结巴的衙役,性格鲜明,表演得体,喜剧分寸拿捏到位,虽然戏份不多,却给观众留下了好的反响。出彩的还有乐队,其阵容强大,文场,武场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实力,让人赞叹不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孝道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的传承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伟大。《三子争父》是一台集娱乐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传统剧目。它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现实关联性,成为了传统剧目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展示了传统戏剧的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现代社会家庭关系和个体责任的契机。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家庭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绘,提醒我们应更加珍视家庭幸福,培养和弘扬孝顺之心,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添砖加瓦发光发热。

地址: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电话:0731-87654321 E-mail:hnshgx@163.com

版权所有: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湘ICP备2023015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