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功的艺术春秋

字体: 【大】 【中】 【小】

  撰文/田芳

  张力功,男,汉族,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演出管理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曾在湖南花鼓戏《喜脉案》中主演胡植,获文化部“主演二等奖”;扮演《郑培民》中的“郑培民”获好评,2006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由省人事厅记一等功。曾任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院长,享受副厅级待遇。

  最早知道张力功是看《喜脉案》,后来熟悉张力功是观看《郑培民》,再后来钦佩张力功是欣赏《老表轶事》,现在记者期待张力功——期待他的“刘海哥”不再是那个旧传说,而是在长沙戏曲舞台常演不衰的大型综艺晚会。

  从1960年考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儿童剧团到今年,张力功在花鼓戏舞台唱演了50年!50年花鼓情结,张力功谈到成功,谈到失落,谈到坚强,谈到脆弱,感慨万千。

  A“胡植”让张力功成名

  张力功没有戏曲世家的背景,1960年,12岁的张力功从湘阴考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儿童剧团(后改为少年演员训练班),纯属“机缘巧合”。1961年9月,剧院少年演员训练班与省戏剧学校花鼓戏科合并,张力功有幸成为了一名中专学生,经过四年正规系统的学习,1965年,他回到省花鼓戏剧院。50多年里,张力功创造和扮演了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大小角色40多个,可提起张力功,人们脱口而出的就是《喜脉案》里的“胡植”。

  “胡植可以说是我艺术成熟的标志性艺术形象。”谈到胡植,张力功记忆深刻,“1985年,我在《喜脉案》中扮演胡植,获省剧目汇演的表演二等奖,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主演二等奖,此剧由湖南电视台拍摄为三集戏曲电视剧,获电视飞天奖、金帆奖。1985年11月6日的《长沙晚报》在舞台新秀专栏中评论我的表演‘带着深厚的热烈情感,在导演的帮助下,以老丑为主,结合运用了小丑、老生、武生的某些表演程式。以幽默、风趣、深沉、引人发笑又催人泪下的表演,使胡植这个颇有个性的人物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喜脉案》曾在老湖南剧院连演两个月,后来我们还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巡演,每场都是一票难求。”张力功说,这部剧第一成功的是剧本,“它的故事矛盾很激烈、风格风趣、幽默,小事中折射出大道理,在轻松中让人回味,这一切正中‘花鼓戏’下怀,因此,这部剧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

  《喜脉案》张力功饰演胡植

  B“郑培民”让张力功练胆

  《喜脉案》是喜剧、“胡植”是丑角,这些都是花鼓戏的强项,是张力功的强项,可一部花鼓戏《郑培民》使张力功演遍全国,红遍大江南北,让很多人一头雾水,因为这是一部正剧,“郑培民”这个形象用花鼓戏来诠释,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张力功说:“我们上这个剧是经过研究的,我们的根据是郑培民是亲民的,花鼓戏也是亲民的。”

  “郑培民书记是个党的高级干部,但又不是个神,他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经常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所以他的谈吐就没有想像中的居高临下、威严,让人不可亲近的距离,我在把握这个角色的台词时,从语气、语调上没有用戏曲那种过分强调过分夸张的表演,而是引用话剧及电视剧中自然化、生活化的表演,让角色的生活气息更浓些,形体上注意回避脱离实际的亮相和高昂的手势,让这个角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于平实中见机趣,加上音乐的衬托和导演的处理,使观众们看后都觉得这个角色可信、可亲,所以才真实感人。”张力功说,“郑培民的夫人杨力求每次见到我就眼泪汪汪的,在武汉演出,许多年轻学生看了,也纷纷跑到后台来跟我们交流。”在北京演出时,《中国艺术报》头版头条刊登《为民书记感动京城》。

  《郑培民》的成功,让张力功找到了对花鼓戏的信心。曾经有一段时间,张力功离开了花鼓戏,去搞电视剧,“电视剧这个东西从剧本开始就要研究市场,不然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回到省花鼓戏剧院后,我把电视剧生产的一些要素带到了戏剧生产,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郑培民》就是一个例子。”张力功说,有些花鼓人视野越来越窄,胆子越来越小,这些都束缚了花鼓戏适应时代的要求,束缚了花鼓戏的发展。

  《郑培民》张力功饰演郑培民

  C“坚持”成就《老表轶事》

  花鼓戏《老表轶事》是我省第一部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谈到《老表轶事》的成功之路,张力功感叹说,人情冷暖亦喜亦悲。

  《老表轶事》2001年投入创作以来,直到去年成功进入国家精品工程,历经八年艰难磨砺。“这是很不平凡的8年。”张力功说,《老表轶事》创排出来后,获得了“文华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多项大奖,并于2005年成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剧目,2008年又入围2007—2008年度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在许多人看来,《老表轶事》两度与国家精品工程失之交臂,已没什么潜力了,因此,就在2008年,剧院再次将该剧上报国家精品工程时,一些风凉话传到了院长张力功的耳朵里,对于这些风凉话,张力功说:“虽然有些悲哀,有些动摇,但最终这部剧的实力还是在我心里占了上风,我坚信这部剧会成功。我们坚持了8年打磨,它确实是一部精品。”张力功的坚持让《老表轶事》最终以浓郁醇厚的地方特色,积极高扬的主题思想,酣畅淋漓的故事架构,惟妙惟肖的人物塑造,成为“十大精品剧目”,填补了湖南省没有“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的历史空白。

  D新“刘海哥”演绎新传奇

  比古调《刘海砍樵》少有人不知。张力功说,继《老表轶事》后,省花鼓戏剧院的下一个宏大的工程就是新《刘海戏金蟾》。

  “选择这部剧是有所考虑的。”张力功说,刘海、胡秀英这个狐仙恋上樵夫的故事广为人知,不需要做很大的宣传推广,可以直击人们的眼球。再说,故事生活化的喜剧风格适合当代人。“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剧院演出200多个剧目,幽默谐趣的喜剧色彩最为广大的观众朋友所喜闻乐见,《打铜锣》《补锅》《刘海戏金蟾》《喜脉案》《老表轶事》等无一不是喜剧风格,在各种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社会背景下,喜剧无疑是人们减压、愉悦心情最有效的方式。”

  “当然,老故事如何出新是这部剧最大的卖点。”张力功说,它将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花鼓戏,刘海、胡秀英、花鼓戏都只是新《刘海戏金蟾》的一些元素,“新《刘海戏金蟾》更像一台充满奇幻色彩的综艺晚会。”张力功说,“狐仙的故事给了创作者和舞台设计很大的想像空间,高科技将为这些想像提供有力的支撑。”据张力功介绍,新《刘海戏金蟾》将在保留继承原剧主要精华的前提下,全剧的风格、形式和处理手段上将有新的突破,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首先要保留本剧种的自身特点,其次要适应现今戏剧发展的潮流。剧本创作上将忠于原著的艺术精神,根据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对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适当调整,突出神话性和民间性。在演剧形式上,将通过音乐、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和演员的体现手段,对剧目进行新包装,邀请全国经验丰富的艺术家担纲全剧的编剧、导演、舞美设计、音乐设计与服装设计,深化原剧的主题立意,丰富演出形式,运用现代的声光、流动的画景、优美的舞姿、时代的语汇和强烈的氛围等多种艺术手段,使“传统”焕发“时尚”的光芒,为观众呈现一场高水准的视觉盛宴,将该剧打造成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外向型演出剧目,使花鼓戏这朵民间艺术奇葩在全国和全世界的大舞台上尽情绽放。

  “这个项目已基本确定立项,前期资金已筹到部分,合作单位正在寻找中。”《老表轶事》已让张力功功成名就,可张力功说,“我本来可以风风光光地退休了,可厅里(文化厅)还希望我干,既然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据悉,新《刘海戏金蟾》总投资近千万元,完成后将在世界范围内巡演,并永久性地在长沙演出,成为长沙旅游新项目。

  原文载于2010年04月13日《长沙晚报》

地址: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电话:0731-87654321 E-mail:hnshgx@163.com

版权所有: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湘ICP备2023015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