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比“刘海哥”更传奇的戏曲人生

字体: 【大】 【中】 【小】

   (摘自湖南地方戏剧网2017-03-23文章)

  如果选一首曲目代表长沙花鼓戏,那么《刘海砍樵》“比古调”会当仁不让成为首选。这首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于1984年央视春晚上唱红的经典曲目,六十多年的岁月里,历经几代传承,已成为中国传播最广、知名度最高的湖南花鼓戏曲目,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

  无数人热爱《刘海砍樵》,更想成为剧中主人公“海哥哥”,凭善良、勤劳、创新获得幸福。而各个版本的“海哥哥”中,传唱最广、扮相最经典、最受人欢迎的,正是被人称为“三湘第一刘海哥”的“刘海哥”第三代传人——李左。

  这位至今仍为花鼓戏鼓与呼的“刘海哥”,不仅让《刘海砍樵》推陈出新、赋予“刘海”更长久的生命力,更让长沙花鼓戏的芬芳香飘至“墙外”——飘洋渡海传唱到世界各地,将湖南传统戏曲之美名扬万里。

  10岁便与戏结缘,40多年来深深扎进花鼓戏的艺术殿堂,60余部作品和无数荣誉,至今仍为长沙花鼓戏的传承而奔走努力。花鼓戏表演艺术家李左,他的戏剧人生,比戏里的“刘海哥”还要传奇。

  李左,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会理事。1972年考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曾任演员队长、演出团副团长、演出团党支书记、院艺委会成员。从艺四十五年,专攻小生,塑造了60多个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行当、性格迥异的各类人物角色,曾荣获湖南戏剧表演“芙蓉奖”、“田汉表演奖”,多次获得湖南省戏剧大赛“优秀主演奖”、“优秀演唱奖”等。其扮相英俊,身段优美,嗓音清脆甜美、行腔委婉、字正腔圆、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达到深情并茂,表演质朴细腻,表现力强,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三湘第一刘海哥”美誉,更被评为“观众最喜爱的戏曲演员”。

  饰演过的主要角色

  《刘海戏金蟾》中饰刘海,《补锅》中饰李小聪,《阿弥石》中饰常芬,《老表轶事》中饰毛岸英、张干部,《五女拜寿》中饰邹应龙、邹四龙,《机遇》中饰沙特,《乾隆判婚》中饰歌手,《下里街的伢妹们》中饰江月亮,《红丝错》中饰张秋仁,《野花情》中饰程志民,《我叫马翠花》中饰杨家贵,《喜脉案》中饰柳怀玉、钱太医,《柯山红日》中饰麦力生,《汉宫怨》中饰刘恂,《状元与乞丐》中饰文龙,《打鸟》中饰三毛箭,《绣花女》中饰阿牛,《流浪与省长》中饰刘国华,《连升三级》中饰算命先生,《三子争父》中饰王义,《小姑贤》中饰杨冬云,《洗心记》中饰马介甫,《装疯吵架》中饰白玉林等。

  《连升三级》李左饰演算命先生

  主要作品及艺术成就

  《机遇》中饰沙特,1991年获湖南省新剧目观摩演出“优秀主演奖”;

  《补锅》中饰李小聪,1993年获湖南省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主演奖”;

  《乾隆判婚》中饰男歌手,1994年获湖南省新剧目会演“伴唱奖”;

  演唱花鼓戏《刘海砍樵》“中秋调”,获1995年湖南省“霜花杯”戏曲音乐大赛二等奖;

  《下里街的伢妹们》中饰江月亮,1997年获湖南省新剧目会演“表演奖”;

  《阿弥石》中饰常芬,2000年获湖南省第三届新剧(节)目会演“优秀表演奖”;获2001-2002年度湖南省“湖南芙蓉戏剧表演奖”;

  《老表轶事》中饰毛岸英,2003年获湖南省首届艺术节“配角奖”,剧目获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刘海戏金蟾》中饰刘海,获2006年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观众最喜爱的戏曲演员”奖,赢得了“三湘第一刘海哥”的美誉;2013年获首届中国(湖南)花鼓文化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我叫马翠花》中饰杨家贵,参加2015年湖南第五届艺术节,剧目获“田汉大奖”。

  《补锅》李左饰演李小聪

  天生我材就有戏

  李左出生于梨园世家,外祖父宾升东、母亲宾兰芳都是湘剧的老一辈艺人。不过,他未满周岁时就因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无暇看管,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从小在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的呵护下长大,很小便显露出戏曲的天赋和才华。

  李左10岁时转学到楚怡小学,因嗓音出众,机缘巧合被学校宣传队负责人李少白(原市文联主席、诗人,一级作家)招进了宣传队,从此踏入了艺术之门。天生的好嗓音,出众的音乐天赋,再加上“伯乐”李少白的精心培育,李左很快就成为各种演出的主角。12岁时在长沙市红小兵京剧团演出的《智取威虎山》中饰演“杨子荣”,有模有样风采逼人,在长沙演出近百场,轰动了整个长沙城。

  《智取威虎山》李左饰演杨子荣

  1972年,李左考入省文工团花鼓队学员班(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前身),每次唱腔考核都名列前茅。这其中,导师朱天云的教唱功不可没。“朱老师经常私下里给我上唱腔课,生活上也对我关怀备至。那时候,我的手和朱老师的小女儿甘萍(青年歌唱家)一样,一到冬天就长冻疮,朱老师每天晚上就熬一盆辣椒水,把我喊过去跟她女儿一起泡手,像慈母一样爱护我。”李左对此依然记忆犹新。

  朱天云老师为李左打下扎实的唱腔基础,而杨福生、解梅精、龚谷音、李启安等老师们的悉心指教,让李左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再加上李左自己刻苦努力、永不懈怠——即便三年的学员班结束了,他仍然会一节不落去听新学员班的“唱腔”、“把子功”、“戏课”等课。虽然年龄小个头不高,但珍惜每一次跑龙套和学习的机会——这些,为本就天资聪慧、天赋过人的李左今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剧院复排《柯山红日》,李左饰演麦力生——一位70多岁的盲人藏族民间艺人。对年仅19岁的李左来说,如何克服自身不足,传神演绎人物成为难题。李左仔细揣摩人物性格,在余谱成导演的细心指导下,出色地完成了表演。而戏中重头戏,一段抒情长唱段,更唱出了农奴非人的苦难生活,对奴隶制度的抗争,渴望解放的心情,感染了无数人。这段精彩的“处女秀”,不仅收获了老师和同行的高度赞扬,更让李左脱颖而出,获得更多更好的表演机会。

《我叫马翠花》李左饰演杨家贵

  小生已露尖尖角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80年代初,随着戏曲演出市场的拓宽,大批传统剧目和创作剧目得以恢复。1983年,省花鼓剧院投入排演的移植剧目《五女拜寿》第二天就要在红色剧院公演,但饰演邹应龙的主要演员突然眼睛上长了个大疔,无法演出,眼看整个剧组的努力就要化为泡影。

  救场如救火,李左临危受命,连夜熟悉剧本和唱腔,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在第二天的演出中将“邹应龙”这一角色完成得活灵活现,整场演出没出一点差错,得到了同行认可和观众的喝彩。

  “你这一身书生气,比第一组的演员更适合这个角色!” 导演张建军也因此发现文质彬彬、外表俊朗、嗓音清亮的李左,“天生是演小生的料”,往后的公演和省电台的录音也由李左担任主角。当时,金峰音像公司录制的二十多盒花鼓戏磁带中,李左是男声中录唱最多的一位,人送美名“录音王子”。也因此,李左的演唱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在湖南街头巷尾都能听到,获得了广大花鼓戏爱好者和戏迷们的喜爱,更成为了他们学唱的模板和范本。

  《五女拜寿》李左饰演邹应龙

  获得肯定的李左不断在戏剧之路上寻求突破。2000年,他扮演新创剧目《阿弥石》中的常芬,成功塑造了一个40年代的知识分子,风流倜傥、追求自由又为生活所苦、奋力挣扎的形象。“为了演活他,我读了巴金的小说《家》、徐志摩先生的诗,从书里去寻找人物骨髓和血液里最本质的东西。我还在台词和乐句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气息和嗓音的变化,精心设置了乐句停顿或断裂。”

  在表演上的全新突破,让李左的艺术生涯更上一层楼。“常芬”载誉无数,获得了湖南省第三届新剧(节)目会演“优秀表演奖”、2001-2002年度湖南省“湖南芙蓉戏剧表演奖”。李左为此撰文《在探索中突破》在《艺海》杂志2004年第3期刊载。

  三湘第一刘海哥

  “胡大姐,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啰嗬!”

  《刘海砍樵》这段熟悉脍炙人口的“比古调”一出来,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作为长沙花鼓戏最经典的剧目之一,《刘海砍樵》60多年来历经几代人改编创作,久演不衰,风靡神州,誉满全球。以男主人公“刘海”的扮演者来看,无论是何冬保版(1953年)、赵菊荣版(1957年)、叶俊武版(1983年),以及李左版(2001年),都各有千秋,早已成为经典。

  作为第三代“刘海”,李左曾经倍感压力。在他心中,第一代“刘海”何冬保是了不起的艺术家,其“十字调”、“偷腔”等何氏唱法,灵动呈现了刘海的音乐形象。第二代“刘海哥”叶俊武,无论是唱法、气质和个人魅力,更有“真像一个小刘海”的美称。

  “我的身形和气质,与前几代的刘海哥有很大的差异。”李左回忆,1993年剧院决定重排《刘海戏金蟾》,为了演出最好的“刘海”,他突破自身不足,虚心向前辈们学习,在导演银汉光的细心指导下,牢牢把握住刘海的性格特质。比如,他在“比古”等经典唱段中,对身段进行调整,体现刘海热情奔放的一面,与搭档在戏中加入现代元素,借用交谊舞中“中四步”的步法让画面更优美文雅。唱腔上,继承并优化了前辈们的字正腔圆、吟颤得法、声情并茂的共性,并在发声上借鉴歌唱的发声方法,使唱腔有鲜明的强弱对比,借以体现刘海在剧中的心境。

  付出就有回报。随着李左版的《刘海戏金蟾》录制成VCD、卡啦OK发行,其“刘海”形象在湖南家喻户晓,其主演的《刘海砍樵》火遍祖国大江南北,更漂洋过海到瑞典、丹麦、新西兰、台湾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赢得好评如潮。该剧还多次登上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以及重大节庆活动的艺术舞台。2014年12月,李左应文化部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2015年新年《戏曲晚会》献演,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这让他为自己、为湖南花鼓,而感到自豪不已。

  李左与李谷一同台演出《刘海砍樵》

  “在省花鼓戏剧院史上,我算得上是演‘刘海’场次最多、配‘胡大姐’演员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位了。”从80年代饰演青年组的“刘海”,到独挑大梁将“刘海哥”唱遍全国、香飘国外,李左版的“刘海”至今依旧活跃在舞台上,演了三十多年,唱了上千场,配戏的“胡秀英”有十几个,可谓是一个奇迹,也因此被人美誉“三湘第一刘海哥”。

  《刘海戏金蟾》李左饰演刘海

  艺坛“常青树”栽树为后人

  李左演了三十余年《刘海砍樵》中劳动小生“刘海”,但他最善演的,其实是文小生。

  《野花情》中的程志民、《补锅》中的李小聪、《老表轶事》中的毛岸英、《喜脉案》中的柳怀玉、《小姑贤》中的杨冬云……其质朴细腻的表演,字正腔圆、韵味圆润的唱腔,温文尔雅的外形,塑造了众多观众熟悉并喜爱的角色。

  《老表轶事》李左饰演毛岸英

  以《补锅》为例,李左同样从八十年代演到至今。这出现代花鼓小戏,音乐以湖南民歌小调和“洞腔”相结合,李左饰演的“李小聪”是一位知识青年“补锅匠”。为塑造李小聪的音乐形象,李左全力以赴进行了二次创作。他观察生活中补锅匠的发音与喊叫特点,并用于表演中。在此前彭复光老师的唱法上结合民歌经验,突破咬字行腔的常规,以表达李小聪爱岗敬业、一心为群众的高尚情操。

  李左版的“李小聪”广为人知、载誉无数。有观众来信这么说:“小李老师,您扮演的‘李小聪’非常出色,表演朴实无华,恰到好处,真是看了之后,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年五十九岁的李左,仍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造型、声音、身段都毫不逊色于同台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这棵艺坛不老的“常青树”,从事花鼓戏事业近五十年,从未想过做别的事情,一心扎根于此,将对花鼓戏的爱,全都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传承发展之中。

  李左是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兼职教授,从事花鼓戏唱腔、剧目教学工作。他还为地市、县花鼓剧团的演员进行唱腔培训,并从事省花鼓戏青年演员班的教学工作。2016年,他与著名歌唱家、花鼓戏传承人李谷一参加了湖南卫视“首届湖南省戏曲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CCTV音乐频道“十大70后”歌唱家音乐会、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跟我学》栏目等多个活动,以《刘海砍樵》“比古调”,向全国观众普及花鼓戏知识,展现花鼓戏风采。

  “为花鼓戏事业承前启后,做我该做的事情。”李左这么说,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摘自湖南地方戏剧网2017-03-23文章)

地址: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电话:0731-87654321 E-mail:hnshgx@163.com

版权所有: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湘ICP备2023015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