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耐一个痴字——记著名花鼓戏演员邢险峰
撰文/殷婷
“我就是喜欢演戏,就是喜欢站在舞台上,唱花鼓戏!”
当邢险峰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烁出坚毅的光芒,辉映着那张白净细致的脸庞,显得格外的生动美丽。
《谢瑶环》邢险峰饰演谢瑶环
时光回溯到37年前。
接到湖南省艺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面对阻挠自己报名的父母,时年14岁的邢险峰,便攥紧拳头,半是倔强半是任性地,第一次大声地喊出了这句宣言!
如果说,当时的她说这句话时还有些孩子气的叛逆,那么,在此后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里,邢险峰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地印证了这句宣言。告诉了人们,她是有多么地热爱唱戏,有多么热爱花鼓事业,而这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攀登艺术高峰的执念,也让她浑身上下充满了青春朝气,在岁月的洗礼中像一颗渐渐磨去粗砺的宝石,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出生于1962年的她,父亲是南下干部,母亲是医生。上有哥哥姐姐,在家是老满,最为父母疼爱。天生就喜欢唱唱跳跳的她,平日里最喜欢的事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排练节目,最大的梦想便是终有一日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
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来的。1977年,刚成立的湖南省艺术学校四处招揽人才,招生组来到了南县一中。全校师生闻风而动,踊跃报名,排成长龙。队伍中,14岁的邢险峰激动得满脸通红,一颗心上蹿下跳,几乎要蹦出喉咙。她忐忑不安着,却又隐隐有着几分期待和自信,而命运也确实没有让这个小女孩失望。长相漂亮、气质典雅、能歌善舞的她,在全校几百名应征学生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光彩夺目,毫无争议地脱颖而出,成为全校仅有的被录取的四名学生中的一名。
然而这个决定却遭到了父母的一致反对。
虽说解放后演员的地位已大幅提升,但在父亲眼里,终究不是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职业。而母亲亦是心疼女儿,不肯让其远离身边。更何况摆在眼前的,除了当演员以外,还多的是别的职业可供选择,哪一个也要比当演员轻松、可靠。女孩子家,本本分分,轻轻松松过日子,莫要有压力,莫要吃苦才好。这是为人父母最朴实的心愿。但邢险峰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非要去艺校上学不可,非要当演员不可,任谁来劝说也是纹丝不为所动,最后竟以绝食抗争。拗不过女儿的父母,最终只得同意。当时的他们可能以为小女儿是三天新鲜,当她这股劲儿一过,当她吃到苦头遇到挫折后,说不定就会后悔,自己乖乖回来了。
父母的放行让邢险峰终于如愿以偿,她就像一只离巢的乳燕,怀揣着梦想,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兴奋,扑棱着稚嫩的翅膀,急切切、兴冲冲地飞进了省城,来到了省艺校花鼓科,开始了为期5年的学习。那天是1977年3月8日。
从此,我省的戏曲舞台上,一颗崭新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羊角号与BP机》邢险峰饰演木香
作为艺校的第一批学生,邢险峰说,“我们是何其的幸运!那时文革刚结束,为振兴传统戏曲,校长费尽心思四处召集当时最好的艺术家来校担任老师。而从农村下放回城的老师们更是使出了全部的本领,倾尽全部的心力教导学生,真是恨不得把平生所学所得都一股脑全部教给学生。” 正是这些德艺双馨的老师,他们对戏曲事业的热爱和担当,为学生树立了极好的榜样,而他们丰富的表演经验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则极大地奠定并促进了这批年轻艺术人才的迅速成长。
“我的第一个开门戏就是《小砍樵》,”邢险峰说,“由著名的花鼓戏艺术家何冬保、肖重珪老师亲自指导。当时我们艺校的学生分了八个小组来学这个戏,而我是第一组的胡秀英。” 冰雪聪明的邢险峰对戏曲表演艺术有着天生的敏锐感悟,不仅台词唱本过目不忘,其唱念做打亦是一点就透,这样的学生自然极受老师喜爱,无形中邢险峰成了老师们重点关注并倾心培养的对象。毛润秋老师亲自传授《拾玉镯》、李鸿君老师手把手教她《送表妹》,无论是教哪出戏,表现出色的邢险峰总是排在第一组,甚至由她学完后再去教导其他小组的学生。而那时的邢险峰虽然年幼,教起同学来亦是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态度严肃认真,一点也不比老师要求宽松。
日子就这样在学戏——练功——学戏中紧张又充实地度过。眨眼间,五年学业修满。1982年,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迎来了人生的毕业典礼,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这也是湖南省艺术学校建校后高标准严要求送出去的第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毕业生,而这批有知识的年轻人的加盟也极大地充实了我省各地剧团的表演实力,一时间戏曲繁荣、后继有人、大快人心。
时至今日,当年这群意气风发的花鼓科学员,包括乐队在内,共七十多名学生,现仍坚守在舞台上,仍一如既往在唱戏的,却只有邢险峰一人。
同学聚会,觥筹交错,大家戏说邢险峰是硕果仅存。邢险峰自嘲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你们个个改的改行,做的做别的事,都有成就,都赚哒大钱。只有我是一根筋,蠢得要死,守着这个戏。没办法,我一辈子就是喜欢演戏,就是喜欢站在舞台上,唱花鼓戏!”
32年,浩浩荡荡的时间长河。可以发生很多事,也足以改变很多事。昔日的同窗友,曾经的理想和宣言,对一些人来说,俱往矣,淡成水,冷成冰,薄成纸。对邢险峰来说,演戏、唱花鼓戏,这个打小就坚定的理想,随着岁月的流逝,却在不断地沉淀、积累、发酵,撇去浮沫,滤走杂质,浓成了一坛厚重的美酒,醇香四溢。
不管别人怎么看,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邢险峰就这样守护着心中的理想,心无旁骛地朝前走着。
《走进阳光》邢险峰饰演徐芳
在校成绩优异的她,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原本毕业后应分配到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却不料岳阳花鼓剧团抢先下手,跑到艺校硬是将其要了进来。虽说没有进入省团,但岳阳花鼓剧团的领导对自己是如此的重视,舍得花时间花气力栽培自己,凡是排戏都让她挑大梁。很快地,邢险峰便安下心来,她决计一定要好好干,决不能辜负老师的培养和领导的器重。
进剧团之初,邢险峰仍是一如既往地秉行着学校五年来每天都做的练功制度。清早天还未亮,就跑去排练场练功。台步、圆场、下腰,唱念做打,一招一式,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大汗淋漓。然而,偌大的舞台却只有她孤零零一个人的身影。剧团其他同志根本没有晨起练功的习惯。尽管如此,邢险峰仍是一个人乐此不疲。对于这位新来的小妹子如此特立独行、发狠练功的行为,便有人心生捉弄,故意编谎话吓她,说是舞台上曾经吊死过人。邢险峰信以为真,吓得她再也不敢天未亮就去舞台,可又舍不得不练功。于是纠结再三,终于想出个两相妥协之法,把练功时间往后推迟了半小时,等鸡打鸣后,天蒙蒙亮时,这才小心翼翼地探头探脑地走进剧场。
“吊死鬼”的故事都不能吓退这位小姑娘的练功热情,剧团的同志感慨万分。渐渐地,练功场上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没有人再去笑话,埋头练功成为剧团清晨时分的一大风景。
入团第二年,邢险峰就参加了岳阳地区的文艺汇演,第一次出演现代戏《客到杏花村》,拿到配角奖。1984年,参加湖南省首届青年演员汇演,主演传统戏《拾玉镯》,荣获“全省优秀演员称号”。在岳阳市全地区的青年演员考试中,名列第一,获“新秀奖”。现任岳阳市文化局副局长柳亚飞当年为她特意写了一篇文章《邢险峰独占鳌头》。
“现在想来,其实当初分到岳阳,对我来说是种福气。因为省花人才济济,你进去不一定有那么多机会。但在岳阳,我实践多了,演出多了,磨练也多了。虽然三年后,我调离岳阳去了省花鼓戏剧院,但我至今对岳阳非常有感情,我热爱这片土地。”邢险峰充满感情地叙说着。
《阿弥石》剧照
正是因为在岳阳花鼓剧团摸爬滚打的三年,扎扎实实的基层演出经验,才让这位刚离开校门尚有几分书生稚气的女孩,迅速成长起来。1985年,进入省花鼓戏剧院的她,已经是一名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表演经验的老演员。
“一些戏一喊就来,就可以顶,可以演。比如排《刘海砍樵》演众狐狸,上台就是,就可以跟在后面演起来,连不要排戏。那时我们顶角色就是看一眼就上去了,哪里像现在有些演员,还要人专门给她排,否则不晓得演。”邢险峰感慨道,“我一辈子最记得的是,我们有个戏《天之骄女》。当时我演的是骄女的妹妹,由另一个演员演骄女。结果因为她嗓子坏了,第二天又是公演。团长便临时找到我,要我顶替她的角色。那时我因为经常坐在侧幕看戏,对她的戏分也还熟悉。但一天的时间就要拿下这个角色还是挺吃力的。但我那时连没想过要谈条件什么的,一听说出了状况需要顶戏,就马上一口答应下来。早上拿到剧本,晚上就演出。当时在湖南剧院,连演了五晚。因为是临时顶替角色,台词不太熟悉,我都是台上演完一下台就马上看下场的剧本,然后再上台演。就这样硬是扛了下来,连演了五晚,确保了原定演出计划的顺利结束。后来团长说,邢险峰我真的要感谢你,我是没得钱只能精神奖励,否则我硬要奖你一百块钱。当时我们的工资每个月只有几十块。”
来到省花的邢险峰排了很多的戏,也经常替别人顶戏。“团里的李小嘉老师是全国人大代表,经常要去北京开会,《状元与乞丐》的柳氏便要我顶。1981年我在艺校就看过这个戏,当时省里剧团排了什么,下面的剧团就马上学。所以我到岳阳剧团以后就演了这个角色。演了几年后,李小嘉老师退休前又手把手地把这个角色教给了我。省花这些老师对年轻人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帮助,既是对省花事业的支持,也给我们年轻人带了个好头。”
当问到为什么可以不要专人排练就能随时上台顶戏时,邢险峰回答道:“因为我们那时从没想过坐在那等别个来教戏,我们都是自己主动去学,不管演什么戏都坐在侧幕边上认真看、默默记、使劲学,不管自己会不会演这个角色,不管这个戏跟自己有没有关系,都会坐在一边偷戏、学艺。直到现在我都经常看11频道,因为可以学到外省别的剧团好多优秀的表演经验。”
这就是省花的传统,也是当时省花从上到下,这群戏曲演员的精神状态。无论是老艺术家们,还是新入团的小学员,还是像邢险峰这类已崭露头角的年轻新秀,都是秉承着这种勤奋向上、孜孜以求的精神,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不计得失,不讲价钱,主动学,用心学,挑大梁也好,跑龙套也好,都一样认真,都一样敬业。
正是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激励下,通过自己的勤奋好学,从艺三十多年来,邢险峰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谢瑶环》中的苏鸾仙、《刘海戏金蟾》中的胡秀英、《客到杏花村》中的石榴等60多个不同的让观众耳熟能详的艺术形象。参加了30多部电影、电视剧的创作和拍摄。1989年,邢险峰代表湖南省文艺界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了湖南花鼓戏《补锅》片断,成为省花参加春晚的第一人;1993年,她又两次受中央电视台之邀,参加国庆晚会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晚会等重大演出活动;1995年,在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中,凭着《羊角号与BP机》“木香”一角的精彩表演,获“优秀表演奖”;1997年获湖南省“芙蓉戏剧表演奖”;1998年获湖南省首届艺术节“田汉表演奖”,此后2000年、2003年、2006年连续三届均获湖南省艺术节“优秀主演奖”;2003年,她还随省花鼓戏剧院出访瑞典、丹麦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唱响了花鼓戏这一湖南的地方剧种,树立了省花的专业品牌和声望;在2004年至2010年湖南省戏剧芙蓉奖评审中荣获“芙蓉荣誉奖”;2007年《走进阳光》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她饰演“徐芳”一角深入人心,一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我国舞台剧个人最高奖“文华表演奖”。
“我能够走到现在,真的要感谢党对我的培养,观众对我的厚爱,尤其是省花这个温暖的大集体对我的扶植和促进。省花的四大导演张间、银汉光、张建军(邢险峰的公公)、余谱成,他们在艺术上的成就,他们在艺术见解上的高屋建瓴不仅决定了省花整个剧团的演出风格,更极大地提升了包括我在内的一大批演员的成长。可以说我之所以能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在排戏中对我的悉心指点和教诲。还有朱天云(甘萍的妈妈)、李力明(张也的妈妈)这两位声乐老师,她们在唱腔上,如何科学发音上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一个戏曲演员首先就是要唱得好,光是身段好表演好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李启安、唐钟璧、龚谷音(邢险峰的婆婆)、刘赵黔、李小嘉等等一大群老艺术家们,他们对事业的兢兢业业,在台上的一丝不苟,对我的影响很深。尤其是这些老艺术家跟你同台演出,那是对你极大的促进。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引导你,激发你,一步步带着你演,会让你学得很快,学到的很多。”邢险峰笑着说,“那时候我们一年到头没得几天呆在屋里,全在外头演戏。睡的是大通铺,几十个人挤一屋。晚上,大家有说有笑,互相点评白天在台上的表演。这无形中就是传帮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年轻人,让我们明白了在台上要如何表演,遇到突发事件如何补台。那时候条件很艰苦,但我们真的是很快乐。不像现在,演出任务少了太多太多。”说到这,邢险峰脸上涌现出淡淡的忧伤和无奈,“时代不同了,成长环境也不同了,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较强,有些话也不大听得进去。但我总觉得,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应该继承下去,我们也要把这些好的传统尽可能地教给现在的年轻人,就像当年老一辈曾经对我们做过的那样。”
身为湖南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的政协委员,邢险峰为自己热爱的花鼓戏事业多次呈交提案,为花鼓的振兴四处鼓与呼,“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我们的花鼓事业也的的确确值得我们去喜爱去继承去发扬光大”。
谈起在她的艺术生涯中,哪一部作品最能代表她的艺术成就。我以为她会毫不犹豫地说是花鼓戏《走进阳光》。毕竟这部戏让她荣获了我国舞台剧个人最高奖项“文华表演奖”这个令多少戏曲演员梦寐以求想摘取的艺术桂冠。然而,邢险峰却说是花鼓戏《喜脉案》。
在《喜脉案》中,邢险峰饰演的公主是一位落难民间与书生喜结良缘,回宫后仍旧情不忘。不羡富贵荣华,不愿嫁与新科状元,一心只想和穷书生生死相守。这位深锁宫中的古代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对自由的憧憬,那种纯洁少女对真善美的渴望,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痴念,深深地打动了邢险峰的心。虽然这部戏并未给她带来最高的荣誉与奖项,但却是她由衷喜欢,也是用情最深,形神俱合的角色。
《喜脉案》饰演玉叶公主
“寻见了竹篱茅舍旧时景,今也是小院闲窗春色深。轻移步野草山花迷曲径,转秋波麻蓬新绿瓜牵藤……” 兰花指轻拈间,浅吟轻唱的邢险峰,盈盈回眸,莞尔一笑。我分明看见了一古装丽人,洗尽一身铅华,白云的那端,款款而来,美好若梦,清丽如诗。
于是,忽然间,便一切了然于心。懂得了,当初她的选择,她的坚守,她的痴念。
想这世上万物,既便天生灵性,也务必有此痴念,方能心无旁物,专于一事,终成大器。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不为浮华心动,不因尘事染心。
这,就是纯粹的人生,静好的岁月。比如,公主的爱情。比如,邢险峰唱戏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