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护花花更艳
撰文/刘小龙
▲刘小龙 近影
1960年8月,年仅13岁的我考入省花鼓戏剧院少年训练班(省儿童剧团),1961年院校合并到省艺术学校花鼓科,1965年毕业分配至省花鼓戏剧院担任演员,主工老生,曾师从杨保生老师学演《芦林会》《芦花休妻》等戏,又向蔡教章老师学演《清风亭赶子》《宋江杀惜》 等戏,曾在《刘海戏金蟾》中饰演刘海、《状元与乞丐》饰演丁文龙、 舅公、李仲书等,《天之骄女》中饰演房玄龄大人、《三子争父》中饰演父亲张耕儒、《花烛恨》中饰演李诚、《汉宫怨》中饰演丙吉大人、《荷珠配》中饰演赵旺等,还有无数无名的龙套、配演,在省花几十年,我只是一片小小绿叶,却也尽心尽力地生长,完善,汇聚无数绿叶的映衬,用完美的青春、热血、汗水、泪水,成就了省花的满园春色,百花争艳。
▲《三里湾》饰 袁天成
从事舞台艺术几十年,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作为演员一定要深入生活,了觧生活,艺术只有源于生活,才能体现出髙于生活的人物形象。我们的老一辈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刘海砍樵》 就是在山中砍樵, 但以前总疑惑何冬保老师为什么要把脚抬得那么髙。后来在乡下爬山,在草丛中找到体会,演起来也就自信多了,在舞台上就成了非常优美、独特的砍樵舞蹈。《补锅》中的拉风箱、 补锅舞蹈, 《打铁》中的打铁动作。《双送粮》中的推土车、扁担舞都给观众带来愉悦的欣赏,都是因为形体动作是从生活中来的,而《补锅》中的李小聪的上场亮相动作:上山、过河旳动作与《刘海砍樵》刘海的出场亮相动作,上山、下山就必须有着不同的表演样式,李小聪决不是刘海,而刘海也不会有李小聪的影子。我们要演农民的戏就会到农村去体验,甚至到当地排练,演军人就去部队,这也变成了规律。记得和余谱成导演下乡搞社教时,他经常指给我看各个队、组长讲话的神态、手势、甚至生气、骂人的姿态,从中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才会对人物塑造有更多的积累,才能得到观众认可。
▲《补锅》剧照
我们花鼓戏是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戏。能否也像那些大剧种一样排出一些能文、能武, 唱做念打更精彩的剧目来,这是六十年代,老院长王方之的期待。他为我们少年班请来了梅兰芳的师兄弟周斌秋老师,从形体到武功为我们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他为我们的《刘海戏金蟾》排练出优美的舞蹈,使花鼓舞台上有了真正的武功打斗。这也为后来我们赴美国、丹麦、瑞典等走出国门的演出,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我们编排的青蛙跟头、青蛙套脚、 青蛙圆场、 青蛙跳绳等动作,使打斗充满了喜剧性,演出完外国朋友也上台来学习我们的青蛙翻跟头。
▲《天之骄女》饰 房玄龄
对于花鼓戏自己确实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舞台的每一项工作都能认真掌握和运用。从剧本题材到人物分析、舞台设计,甚至灯光、服装的设计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担任演出团长和业务副院长期间,一直坚持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推出的《老表轶事》得到文华大奖,并获得湖南艺术节的第一台以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之一的荣誉,让我们倍感欣慰和自豪,我也在退休前成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期望省花的新一届领导在传承发展中不断进取,为振兴花鼓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