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花鼓戏的情缘

字体: 【大】 【中】 【小】

 撰文/李亦敏

  ▲李亦敏 旧影

  我1965年毕业于湖南省戏剧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在校期间,师从李鸿钧、何冬保、谭亦之、罗娟、肖重珪等老师,学习和演出了不少传统戏和现代戏。如传统戏《喜荣归》中的崔秀英(是唐钟璧老师传承的)、《游春》中的赵翠花、《杀惜》中的阎惜娇、《游湖》中的白素贞、《游楼观画》中的秦雪梅(是罗娟老师指导创排的)、《八百里洞庭》中的龙三公主、《刘海砍樵》中的胡秀英(是肖重珪老师传承的)、现代戏《三里湾》中的袁小俊等。

  1970年,我和李国文老师排演了现代戏《看卫星》,我演的红妹子,演出达数百场,并于1971年秋,参加中南地区戏剧汇演,得到省内外专家和观众的热情赞扬。这个剧目继承了省花鼓戏剧院贴近生活的演出风格,充分运用传统表演技巧,灵活多变的时空处理,舞台上的两个人物通过“唱做念舞”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如爷孙俩来到五一广场时,人多拥挤,他俩被挤散了。于是相互寻找,通过舞台调度和形体动作(来源于生活),从舞台两个角上拨开路上行人往前走的晃悠脚步,以及恳请别人让路的语言和表情,爷孙终于重逢握手时的喜悦等,热闹的场景和焦急的复杂心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随后两人登上天心阁城楼看卫星,我们还设计了将星星错认为卫星的一段表演(先是兴奋地盯着看星星,再仔细辨认不是卫星后的失落情绪),紧接着看到真的卫星出现了,伴随《东方红》乐曲,我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涌动和欢呼雀跃,每场演到此处,我都会流出喜悦兴奋的泪花,使“看卫星”主题较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看卫星》剧照

  1974年,我参加排演了《瑶山新学》(饰瑶族少女阿秀),该戏带到北京准备参加全国现代戏汇演,当时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湘剧《园丁之歌》正在受到批判,所以这出戏不敢搬上舞台。其实这个戏很受观众喜爱,叶蔚林的剧本写得很好,唱词美,台词生动,特别是著名导演张间对我的启发,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将瑶族小姑娘热爱劳动,痛爱爷爷,尊敬和喜爱老师的情感表演得更为真切动人,比如剧中有一段戏是老师和阿秀以青山为课堂,石板当课桌,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景,至今仍令我激动不已。剧中演员凌国康、唐钟碧、李力明老师表演得也很好,使我们的表演达到默契、完美的境地。

  1975年后,我调到湖南省艺术学校花鼓戏科担任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教学水平,1982年,我参加了省戏曲导演进修班学习(与彭林、张杰等同学),师从刘木铎、高宇等老师。1986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教师班学习,1988年毕业。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教书育人、从严要求的原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也积极投入教学演出,饰演过不同行当的角色,如和解梅精、王命生、肖重珪合演的《装疯吵嫁》中的杨二嫂、《赶子》中的张继保、《荷珠配》中的金风、《八百里洞庭》的小姑等,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瑶山新学》饰 阿秀

  另外,我撰写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戏曲导演如何处理“唱”》、《戏曲表演教学小议》、《谈戏曲表演中的素质教育》(获全国艺术院校论文二等奖)、《戏曲表演教学中的新观点》等。编写过《基本功形体教材》(上下册),以李鸿钧和罗娟两位老师编写的教材为基础,重新整理了花鼓戏旦角的“单扇”“双扇”“手帕”等身段教材。还为何冬保、肖重珪、王命生、胡华松等老艺人记录整理了数万字的自传材料,供省艺术研究所存档。还为李鸿均老师记录整理了《浅谈邵阳花鼓戏旦行表演》等。

  总之,在我从艺55年的演出和教学生涯中,我为花鼓戏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一生无憾无悔,我觉得自己是一名花鼓戏的忠实工作者,没有辜负组织和老师们对我的期望。

地址: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电话:0731-87654321 E-mail:hnshgx@163.com

版权所有: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湘ICP备2023015723号